目的地搜索
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天津师范大学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0-08-20 15:16 管理员   

天津师范大学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2010年)

“十一五”期间,天津师范大学的事业发展进入攻坚阶段。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建设跻身国内高校百强行列的一流水平的师范大学,更好地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现依据《天津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天津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和我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一)“十五”期间的主要成绩

在过去的五年中,全校师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经全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学校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综合性不断增强

学校的专业数量由2000年的28个增至56个,覆盖了本科专业设置11个学科门类中的8个;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与2000年相比较,在校本专科生由9730人增至17050人;博、硕士研究生由329人增至1319人;各类成人教育数量有较大增长;留学生教育由语言培训逐步转向专业教育。学校的综合性不断强化,基本形成了综合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格局和管理模式。

——学科建设成果丰硕

“十五”期间,学校初步形成了由科研基地博士学位授权点领军的优势学科群。“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实现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突破。经第9批和第10批学位授权审核,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 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由4个增至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由33个增至96个。公共管理硕士(MPA)办学权获得批准,专业硕士学位点增至2个。

——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继续提升

五年来,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课题25项,国家社会科学项目24项,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216项,获得教育部和天津市各类奖74项。年科研经费突破1000万。累计出版专著、教材457部,学科级刊物发表论文123 篇,其中被收录、引用的论文 189篇。五年中,SCI收录我校教师论文的数量三度进入全国大学百强的行列。毕业博士的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特别是学校与中科院的科研单位达成了合作科研、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协议,这是科研工作机制创新的一个重大突破。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学校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主线,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截止到2005年底,建成国家精品课3门,市级精品课10门,校级精品课13门。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建成多功能教室113间。为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积极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进程,成立了教师教育处和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实施了职前教育的“4+0”,制订了“4+1”、“4+2”培养方案;建成了职后继续教育远程网站,开发了110门网络课程。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了毕业生的入职培训。

——办学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学校办学基础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新校区一期工程竣工,学校的主体搬迁完成,二期工程已经开工。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园拔地而起,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搭建了必备的硬件平台。学校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启动了教学名师计划和中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现有取得博士学位(含在读)的教师256人,占教师总数的22.1%;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449人,占教师总数的38.7 %,分别增长了17.5个和3.1个百分点。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基础实验室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面貌焕然一新,有的实验室已经达到了全国同类学科领先水平。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单价800元以上)达到了1.2亿元。建成了覆盖各校区的信息网络系统。图书馆图书藏量大幅度增长。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学校注重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加强沟通,广泛联系,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学校与20多个国家的40余所大学建立了友好校关系。在肯尼亚建立了内罗毕孔子学院;与韩国的崇实大学、大佛大学合作举办了研究生课程(学位)班;承担了汉语水平考试、托业考试、剑桥大学双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以及商务英语证书认证考试和培训等项目;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成为具有接收国家奖学金留学生资格的院校。达成了与中科院合作共建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在科研领域引进了“国家队”。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与国际著名科学家合作,开展心理学科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进入了国际舞台。

——群众生活水平提高

“十五”期间,学校累计投入6826万元,实行了岗位津贴制度,同时出台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成果奖励措施;自创条件,累计投入4800万元在全市高校率先实行了住房分配制度货币化改革,及时有效地缓解了长期存在的教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实施了《教职工医疗费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职工医疗补助办法》,共投入2956 万元,基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报销拖欠问题。过去五年是教职工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时期,与2000年对比,教职工可比性收入平均提高了71.5%

纵向看,学校基本实现了十年规划中前五年的奋斗目标,在有些方面超过了预定的目标。形成了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基本格局和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平台。更重要的是经过五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事业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凝聚了人心,锻炼了队伍,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工作风格,这些为学校高质量地完成“十一五”目标和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迅速发展以人才数量、质量为基础和必要条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人才状况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实力的较量。天津市滨海新区由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为天津市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天津市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十一五”期间,肩负重任的天津教育进入了质量与规模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我校要抓住机遇,适应发展形势提出的需要和挑战,为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天津市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求得自身的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长期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待于下大力量去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中落实体现不够;进驻新校区后由分散转入集中管理,出现管理体制、模式和运行机制的不适应;符合创一流需要的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作为学校的主要特色,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新校区二期工程尚需要二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和办学经费的压力将持续一段时间;学科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综合利用还有较大差距;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较为短缺,师资队伍数量、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等等。这些因多种原因存在的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必须着力解决。

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发展目标

学校于2000年制了《天津师范大学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建成国内一流师范大学的目标。同时把“国内一流师范大学”目标具体化为“四新、四高”。2002年学校颁布了《加快实施“十年规划”实现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纲要》,提出了学校由传统的师范院校转向“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科研型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方向。2004年校第六次党代会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作了修订和充实,明确提出我校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06年完成第二步发展目标的任务,达到“师资新阵容,教学新格局,科研新局面,育人新环境”的“四新”目标;到2010年底完成第三步发展目标的任务,实现“培养人才高质量,科研成果高水平,办学条件高标准,国内外高声誉”的“四高”目标,成为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跻身国内高校百强行列的师范大学。

实现学校的定位转型,实现“四新、四高”,建设国内一流师范大学仍作为学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

(二)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为: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实现人的现代化;

坚持特色求明、教学争优、科研攀高、综合创新的指导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学校转型;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一的原则,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

(三)发展原则

1.追求质量为本。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一协调发展,质量是根本。规模、结构和效益服从质量。学校发展战略目标中的“高声誉”必须以质量为基础支撑点。学校以“出特色、创品牌”为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创品牌学科、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其内涵强调的是高质量。“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都要强化质量意识,完善质量标准,树立高标准,追求高水平,确保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管理高质量。

2.转向软环境建设为主。新校区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校区狭小、分散的状况,为学校的发展搭建了理想的硬件平台。“十一五”期间,要适应学校由分散转向集中管理的需要,实现学校由硬件建设为主向软件建设为主的转变。在继续完成二期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引进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吸纳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制订、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实现新校区管理“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新局面”的构想。

3.实现重点突破。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瞄准教师教育特色、2007年本科教学评估、教育学科和理科学科与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关系到学校转型、建设国内一流师范大学的关键因素,举全校之力,重点攻关,务求突破。

4.扩大全方位开放。开放性是现代高层次大学的共性,既包括学校层面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也含有校内学院、学科、专业层面的沟通合作。通过增强开放性,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吸引高层次人才,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和资源共享。

三、主要任务

(一)在校生规模

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28000人。其中本科生22000人;高职生(学前教育专业)1000人 ;硕士、博士研究生5000人。

(二)教学建设(人才培养)

1.全面开展特色、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到“十一五”末,本科专业数量增至并稳定在60个左右。力争三分之一(约20个)的专业成为特色、品牌专业;五分之一的本科必修课程成为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课45门、市级精品课2025门。

2.教育学专业居特色专业建设之首。“十一五”末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前列。

3.继续实施“教学名师计划”。争获国家级名师1-2名,再获市级名师3-4名,培养并评选一批校级名师。

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学院本科教学基本状况年度通报制度。

5.理顺专业结构。

6.建设本科教学示范基地。

7.力争2007年本科教学评估达到优秀。

8.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教师教育既是特色,也是学校发展的创新点。在天津市高中示范校建设取得成效硬件条件的改善在全国同类教育中具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对高素质师资的需要,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提高基础教育软实力工程”,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深化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加大教育学科建设的力度;构建“4+1、“4+2教育模式;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成为现代教师教育实验区(基地)。

9.完善教学实践环节。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沟通、协调。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做到协议落实、制度落实、投入落实。确保每个专业有23个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习基地。

(三)学科建设

1.以“搭、整、强、扶、带”五字方针为指导。即:搭建若干学科建设的新平台;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对传统的优势学科继续加强支持力度;对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学科全力扶植;优势学科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带动相关学科共同发展。调整学科结构整合学科资源,增强开放性,突破学科建设的瓶颈,提升学科水平。按照研究为主、教学研究并重、教学为主三种类型推进学院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实行资源重组和重点配置,落实资源共享、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人财物打通等措施。

2.依据“以建设为主,以质量取胜”的原则,做好第四批和第五批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分批遴选部分学科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对象,加大资助力度。完善学科建设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

3.重点推动教育、理科学科的学位点建设,确保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再取得7-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到“十一五”末,力争建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超过1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个。争获更多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确保大多数学院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或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四)科技创新

1.实施“五个一”年度科研计划。每年争取10个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奖,争获国家奖;100个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篇以上SCI论文;1000万元以上科研经费。

2.建成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

3.加强研究基地建设。力争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市重点实验室、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5个。

4.强化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相关成果计入科研工作量。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已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情况,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进一步发挥好我校“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作用,集中各学科人才,加强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为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做出贡献。

5.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校区分散),我校实验室存在小而全、分散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在理顺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实验室整合,增强研究性、综合性、开放性问题。实行中心实验室制度,制订相关的管理文件、运行机制,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结合学科专业建设,适应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再建立35个实验中心,为学科发展、学生发展搭建平台。

(五)增强开放性

1.继续办好肯尼亚内罗毕孔子学院,使之成为一流的孔子学院,成为天津市对外合作的窗口之一。落实在联合国环境署支持下的与肯尼亚合作开展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项目。筹备建立泰国曼谷皇家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以及其他国家的孔子课堂。发展以学历、学位教育为主体的留学生教育,不断扩大海外知名度,为学校发展和天津市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做出贡献。

2.不断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服务的工作范围,加强学科建设、科研和教学骨干与管理干部境外培训力度,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拓展。

3.加大引智力度,根据学科需求引进高水平国外专家来校工作。开展高水平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

4.贯彻终身教育思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办好成人教育。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推进办学模式、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理顺分成、分配机制。

(六)队伍建设

1.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加大人才引进经费投入,引进拔尖学科人才510人;投入专项经费,设立青年基金、博士基金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创新推进计划”;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力争再有10人左右进入教育部和天津市各层次人才工程(计划);完善以学科带头人为主的人才选拔、跟踪评价制度,深化竞争机制。

2.继续加快补充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到“十一五”末,固定编制的专任教师达到1400人;使生师比低于151。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平均达到教师总数的1/3(特色、品牌专业为1/2)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平均达到教师总数的3/4以上;新补充的教师原则上为博士学位获得者或重点大学获硕士学位人员。

3.优化管理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优化人才使用与成长环境,完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加强业务培训。落实攻读学位政策、外校挂职、出国培训等措施,建设一支懂得现代教育管理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七)校园建设

1.体现先进教育理念,实现功能性、文化性、艺术性和学术性统一,完成校园人文景观和园林环境建设,建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

2.建成理科B楼。

3.建成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

4.建成与教学区配套的二期生活区及学校接待中心。

5.建成容纳5000人看台的标准体育场、游泳馆和风雨操场。

6.建成配套的教师工作室和大学生活动中心,改善学校的人文环境。

7.完成校区置换,缓解资金压力。

8.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公共管理基础数据库,构建统一的校务管理平台;完善“校园一卡通”制度。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教学;建立专业教学门户网站,促进教学互动。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八)学校管理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以管理促进、保证学术健康发展为准则,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扩大学院在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等学术领域的管理权限和职能;行政管理重心转向宏观调控和具体服务,形成学院——学术建设和学术发展机关——调控和服务的基本格局。

2.调整运行机制。建立成本效益相统一为主导的投入机制贡献与业绩相统一为主导的分配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审计,加强资源管理,逐步提高生均经费,实行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价。调整分配政策,走向规范管理、公平分配。

3.实行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在学校重大决策进程中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

4.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编纂学校重要文件汇编,完善政策体系,做到形式统一,整体协调,内容无冲突、无空白。

5.深化后勤按企业化模式改革。后勤工作关系到校园的安定,关系到每个教职工和学生的切身利益。以资源统一管理为基点、以成本效益核算为手段,以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保障为目标,继续理顺关系,转换机制,完善政策,推进后勤按企业化模式改革的进程。

(九)建设和谐校园

1.加强依法治校。按照《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和校内管理体制,提高学校依法办事的能力,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办学环境。

2.加强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保证教职工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3.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倡并形成“以艰苦朴素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校风。在对学校各类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加强学校资源管理的各项规定,形成办学成本核算体系,降低消耗,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保卫工作基础,完善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加强技术防范和安全硬件建设,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服务质量,坚决防止重特大案件或事故发生,全力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师生安全。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校50周年校庆为契机,以“师大精神”建设为核心,树立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办学理念,形成有我校特色的积极向上的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现代化媒体宣传网络,加强师生文化生活及各文化场所的管理,通过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校内各类报刊、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文体娱乐活动,形成广泛、丰富、活跃、高雅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6.切实关心师生生活。多渠道提高教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完善住房分配货币补贴的实施办法,创造条件,加快发放进度,使绝大多数购买住房的教职工获得分配货币补贴。提高岗位津贴额度,建设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专门活动的场地,改善文体活动的条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减轻教职工工作压力。关心困难学生学习和生活,不断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十)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实现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以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根本保障。

1.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与领导水平。校党委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培养和锻炼一支胜任创一流业绩的管理队伍。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并完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具体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形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保护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局面。

3.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德育一体化优良传统,加强美育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内容充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增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做好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共青团的作用。

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力拼搏,以实际行动向建校50周年献礼,为完成我校事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努力创建一流师范大学而奋斗!

图   片:无
已添加附件:2010820151606天津师范大学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关闭窗口

版权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